第二章 OA相關模塊的定義、歷史、現在和未來
第十三節 OA中計劃管理的定義、關鍵點和未來
1. 計劃管理的定義
計劃是指組織根據對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的分析,制訂出在一定時期內要達到目標成果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案途徑、資源安排。計劃管理就是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財力,組織籌謀企業全部經營活動,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和提高經濟效益的可執行方案。計劃本質上就是對目標實現的行動方案:比如某公司2015年要完成100億的銷售目標,那么實現這個業績目標需要配合相應的人員招募計劃、市場行銷計劃、廣告投入計劃、銷售提升計劃等等……根據這些大的方向形成每一個月度計劃,根據月度計劃再形成每一周的具體任務,具體任務根據客戶聯系記錄和工作微博來每一天反饋進展,每一個月份根據上一個月的計劃做相應的計劃報告和下月需要執行的計劃。特定目的(可衡量)、特定期限(有開始和結束時間)、特定執行人(有責任人)、特定交付物(可具體化)是計劃構成的關鍵屬性。
在目標管理、任務管理、日志管理、績效管理的相互關系中,計劃管理是橋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目標是頭,先有目標、然后設定績效、才有計劃、再有任務執行,日志每天反饋任務執行情況,績效考核反饋目標計劃任務執行情況。
- 現實中企業管理中"計劃"的一個很大的特性是:"計劃"總沒有"變化"來的快(這有兩個原因:1、的確外部環境變化很快,很多企業一年的目標可能會改變,那么計劃也一定會產生變動;2、本身計劃制訂過程理應考慮的變量沒有想到周全,出現新情況時導致計劃無法執行)
- 所以計劃管理核心的兩點:1、計劃必須要有目標來牽頭(計劃的目的性);2、阻礙計劃執行的各種可能因素必須要清楚(讓計劃的變化在可控范圍內);3、計劃必須要有任務執行來反饋以保證計劃的執行(計劃的有效性)。
2. 計劃管理的難點和關鍵點
計劃與計劃的執行情況是衡量組織執行力的一個關鍵指標,同時也是組織目標能否達成的關鍵所在。那么,企業如何保證計劃管理的有效落地?如何讓計劃管理更好地承擔和發揮"橋梁"的價值?如何讓計劃管理更好的服務于組織目標的實現?以下分別列出,供參考:
- 企業經營情況變化多端,與之相應的,軟件也必須要適應這種應用環境;所以計劃管理一定是要滿足靈活多變、剛性執行、柔性執行等需求,各種情況都能適用
- 計劃如何與目標、任務、日志、績效進行關聯:松關聯、緊關聯、不關聯還是手動整理關聯
- 計劃完成情況的評價就用績效考核模塊來評價?還是可以獨立評價然后作為績效考核的依據
- 計劃管理同樣需要分權管理機制和預警機制
- 計劃管理涉及到異構系統的數據采集,所以要有集成能力
- 計劃管理必須要知道計劃執行反饋信息,所以計劃應該有實時反饋和報告總結機制
- 同一個組織內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計劃管理模式可能完全不同(有的部門是指標式的關鍵是任務執行的有效性,有的部門的計劃核心是只要做到計劃內容的合理性,實現就沒有問題;有些部門的計劃是周期性事務處理)
- 計劃管理需要有歸類、統計分析的能力
3. 計劃管理的發展
計劃的最大特點是永遠會變化,因為計劃本身就是來應對變化的!那么,以后的計劃管理更多的是應該做到剛柔并濟、可以方便靈活的調整計劃,但是從計劃不同的版本中可以分析計劃人和執行人的情況;而且執行過的計劃可以被以后類似計劃執行所調用。協同(OA)軟件能夠做到的就是把各種變化因素預先設定好,讓計劃制訂和執行過程能夠有提醒!(人腦與電腦的最根本差異是:電腦只能做O和1的邏輯判斷,人腦是連續性思維、跳躍性思維、疊加性思維、感知性思維。人腦優于電腦的本質是:人腦可以沒有條件也可以做出判斷,電腦必須是有條件才能判斷。)在這里重申我們目標管理章節提出的觀點:"OA系統的每一個功能點都是為了組織目標實現而設的,所以目標管理的發展方向,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OA產品的發展方向,始終圍繞的課題是如何幫助組織更好地實現目標管理!"而計劃是達成目標的計劃,本質上就是對目標實現的行動方案,所以亦是OA軟件的關鍵能力。
4. 計劃管理可能存在的陷阱/誤區
- 現實中計劃有一個很大的特性是:計劃總沒有變化來的快。所以組織進行計劃管理需要注意:a、計劃必須要有目標來牽頭(計劃的目的性);b、阻礙計劃執行的各種可能因素必須要清楚(讓計劃的變化在可控范圍內);c、計劃必須要有任務執行反饋來保證計劃的執行(計劃的有效性)。
- 歷史一定不是計劃出來、人生也不是計劃出來的,同樣,一個企業的發展也一定不是完全靠計劃出來的;但我們在具體運營過程中的確要想清楚大勢、環境、資源等要素,還要做出合理的計劃并積極行動!現實中我們把花在想的時間用來馬上執行可能效果更好;因為成果最終不是計劃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 計劃不一定越細越好;越細的計劃可能越難執行,我們要相信每一個人都有應付變化的能力;不要為計劃的變化而生太多的煩惱,因為計劃是為變化而生,計劃就是對變化的管理;而不是對一成不變的事情的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