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OA相關模塊的定義、歷史、現在和未來
第十二節 OA中目標管理的定義、關鍵點和未來
1. 目標管理的定義
目標是組織存在的前提要素,可以理解為是個人、部門或整個組織所期望的成果。目標需要管理,不然目標只能成為飄在空中的浮云!所謂目標管理(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是指以目標為導向、以績效為標準、以計劃為橋梁、以任務為實現目標的腳印,使組織和個人取得最佳業績的現代管理方法。目標管理通俗講法就是責任制:讓一個組織全員積極參與,自上而下地確定工作目標,并在工作中實行"自我控制""自我激勵",自下而上地保證目標實現的一種方法體系。特定目的(可衡量)、特定期限(有開始和結束時間)、特定執行人(有責任人、特定交付物(可具體化)是目標構成的關鍵屬性。
目標管理與計劃管理、任務管理、日志管理、績效管理密不可分:目標是頭,先有目標、然后設定績效、才有計劃、再有任務執行,日志反饋任務執行情況,績效考核反饋目標計劃任務執行情況。這個過程中最為關鍵兩點是:A、績效體系合理;B、任務管理有效。
2. 目標管理的難點
從實際管理過程中來看,目標管理最為關鍵的是目標設定是否合理,所以設定目標必須要清楚判斷好:
- 充分分析外部和內部環境,目標實現以后的價值到底有多大?(為什么要做)
- 目標實現的條件資源是否具備?(實現的可能性)
- 目標實現周期是否恰當?(多少時間)
- 目標實現的責任人是否合格?(誰來做)
如果以上都有了合理的答案,那么就一定要設定好必要的績效體系(激勵體系)保證執行人的行動方向、意愿、方法和努力程度!好的目標必定需要好的績效體系配合,不然目標一定無法實現。
3. 目標管理的關鍵點
- 目標一定是自上而下的,但必須能夠保證自下而上的目標統一:這就需要績效體系來保證目標在整個公司的一致性
- 目標與績效的關系:目標是靶子,績效是靶子的環數(刻度)
- 目標管理的形式在不同的公司、不同的部門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公司目標很簡單、有的公司目標很復雜;有的部門目標是一個數字、有的部門目標是幾個事項的完成
- 目標可分為組織目標、部門目標、個人部門:目標能夠從承擔對象分解
- 目標可有年度目標、兩年、三年目標:目標從時間維度上可以分解
- 目標與目標之間可能會存在邏輯關系:需要處理好目標之間關系
- 目標與計劃、任務可強關聯(或者不關聯、或者松關聯)——計劃、任務的執行需要反饋到目標
- 目標的發布需要有一定的權限控制,目標執行情況能夠做到一定的公開透明
- 目標管理需要有預警機制
- 目標管理必須要有分權管理機制
- 目標可能會存在修正:誰來修正?目標的版本管理?修正以后的目標與以前的計劃任務的關系又如何界定
- 從目標這個根節點可以看到各個部門為實現這個目標執行的自己部門目標和部門行動計劃,還可以往下追蹤到為這個目標每天大家任務的情況如何(反向:從具體的某個任務可以知道這個任務來自哪個計劃,哪個目標):這樣做可以讓管理層能夠透視整個組織的目標執行力而不是聽匯報,對于一般員工可以了解我做的這個任務到底是為了什么
- 目標執行情況需要和異構系統做集成,其它系統中的數據可以直接推送到目標反饋中
- 目標管理需要考慮與門戶、流程、人力資源、知識管理各個模塊的關系:崗位工作門戶可以作用目標管理的窗口、流程可以對目標設立和修正進行審核、人力資源模塊可以反映某個員工的目標執行情況……
4. 目標管理的發展
事實上,協同(OA)軟件的每一個功能點都是為了組織目標實現而設的,所以目標管理的發展方向,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OA產品的發展方向,始終圍繞的課題是如何幫助組織更好地實現目標!理想的狀態下,以后的企業可能沒有太多的組織邊界,相反會更加提倡個體的發展,每一位成員的目標與組織的目標自然保持一致,并且通過社交化管理的發展提倡每一位成員的自我發展、自我考核,達成一個虛擬自我發展組織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