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逼近法
這種方法實際上在我們日常生活或學習的過程中也都會存在,例如當我們要手工畫一個圓環時,可能不是一開始就能馬上畫好,有的可能畫成了一個很奇怪的形狀、有的可能畫成一個橢圓、或者其他的形狀,然后再逐漸的把不符合的去掉、把符合的留下來,這樣慢慢就可以形成一個比較正規的圓形。如下圖的一個圓形的形成的大體過程。 |
![]() |
圖: 一個圓形逐漸完善成型的大體過程 |
同樣的道理,在實施一套協同管理平臺軟件(OA)的過程中,其本身具備一個特點,越實施越推廣越會發現用戶獲取到的價值和效益會越來越多。但為了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們需要不斷的去完善運行,直至達到第一次預期的效果,這種方法論我們就可以稱為“原型逼近法”。如下圖的大體示意圖: |
![]() |
圖: OA軟件實施的原型逼近法 |
那我們為什么要采用“原型逼近法”這種實施方法論,從目前組織對OA的認知方面,我們大體總結歸納出OA的應用具有一些明顯性的特點:
從上圖我們大體能看出原型逼近法的一些階段過程,簡單來看主要分為幾個大步驟:
一般來講,原型逼近法主要遵循以上這三個環節,并依次循環進行,一次一次逼近,直至達到符合組織內可完全推行的應用來正式運行。 |